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日本旅行美文(日本旅行美文)

发布时间:2024-05-08 10:00:55 游览:12 次

“广岛到了,请全体乘客下车!”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徐徐驶进广岛车站,车停以后,一位身着日本火车站站长服色的男子喊道。他喊话的内容,一定就是这个意思。他说的话我听不懂,一来他是用日语喊话的,二来是因为我嗓子哽咽,万千愁绪涌上心头,一位日本铁路官员说些什么与我毫不相干。在这块土地上,我迈出的每一步,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对我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远非以往任何旅行任何采访任务的经历可比——我不就是正站在犯罪现场吗?但日本人看起来可没有我这样多愁善感。从车站外的人行道上看去,一切似乎都和其他日本城市大同小异。身着和服者与西装革履者擦肩而过;彼此交谈的人一脸严肃,仿佛浑然忘却身周路人的存在,他们不停点头,反复欠身鞠躬,互相寒暄客套以示尊重与谢意:“太谢谢您了”。还有的人用挂在食品杂货店和烟草店门面外的小巧红色电话通话。出租车司机一看到旅客就砰的一声打开车门,“哈伊,哈伊”地打着招呼。“哈伊”或者说听起来很像“哈伊”的单词,意思是“是”。“您能载我去市政厅吗?”他看着后视镜冲我咧嘴一笑,忙不迭地说:“哈伊,哈伊!”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行驶在广岛狭窄的街道上,这座饱受创伤的城市的高楼大厦在我眼前一闪而过,随着司机一再猛打方向盘,我们也不停地东倒西歪。我开始觉得这路程有点长了,也就在这时候,出租车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司机下车去找警察问路。广岛的出租车司机和东京的一样,一般都对自己的城市所知甚少,但为了能在外人(译者注:foreigner切不可简单理解为“外国人”,该词同样有“外地人”、“外乡人”的含义)面前保住面子,是不会自认无知的,乘客想去哪里他们都会来者不拒,才不管找到目的地要花多少时间呢。还好这段小插曲总算告一段落,我也到了建筑宏伟的市政厅前。接待人员给我深深鞠了一躬,我把市长寄来的回复我采访请求的请柬拿给他看,接待人员长吁了一口气,听起来荡气回肠的。他用英语告诉我说:“先生,那不是在市政厅。市长邀请您今晚与其他外国朋友一起在水上餐厅共进晚餐。您看,就是在这里。”他在请柬背面为我勾画出了简略的位置图。多亏了这张图,我找到了能直接把我载到运河堤岸的出租车司机。河边停泊着一条大船,船上的顶棚看上去很像日式房屋的房顶。现在土地价格太过昂贵,日本人就在船上搭建传统住房。小巧的日本旧式房屋飘荡在米**的混凝土摩天大厦之间,这种景致极为别致,它是和服与迷你裙无休止斗争的一个缩影。在餐厅门口,一位身穿传统服装、妆容精致犹如瓷娃娃一般的美丽妇女要我脱下鞋子,我照办了,然后就进入水上小屋的一间低矮房间里。我小心翼翼地走在软软的榻榻米地垫上,一想到要这样穿着袜子去面见广岛市长,尴尬之意顿生。市长是一位瘦高的男人,眼神忧郁,表情严肃。不知怎么的,在火车站时的那种奇怪情感又涌上心头,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成千上万的人在一瞬间失去生命,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苟延残喘,在极度痛苦中慢慢死去,而我现在就在爆炸现场。介绍过后,我发现到场的多数人都是日本人,要想向他们打听我们聚集到这里的原因并非易事。少数的几个美国人和德国人看上去像我一样局促不安。“先生们,”市长说道,“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对诸位前来广岛表示欢迎。”大家都深鞠一躬,西方人也不例外;在日本呆上三天以后,他们的脊柱变得分外柔韧灵活。“先生们,在广岛这里招待各位,是我的莫大荣幸。”新一轮鞠躬又开始了。随着“广岛”一词的一再重复出现,人们的脸色也越来越凝重。市长继续说道:“正如诸位所知,广岛是一座人所共知的城市。”大家都喃喃自语地说:“是的,没错,当然是这样。”每个人都越来越忐忑。“很少有别的城市能博得如此的声誉,我很骄傲,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对诸位前来广岛表示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广岛,这座城市之所以举世闻名,是因为它的——牡蛎。”正当我准备鞠躬表示赞同时,最后这几个字突然令我有醍醐灌顶之感,让我脱离空悲切的思绪重回现实。“广岛——牡蛎?那么原子弹、苦难和最惨无人道的人类暴行呢?”市长继续致辞,大谈特谈起日本南部的海鲜来并赞不绝口,我小心翼翼地退后,向房间的另一端走去,那里有几个人正在自顾自地交谈着,没有怎么理会市长的发言。“你看起来很困惑呀。”一位戴着大大眼镜的小个子日本男人对我说道。“嗯,老实说吧,我可没成想会在这里谈什么牡蛎。我以为广岛仍然能感受到原子弹爆炸灾难的震荡余波呢。”“没人谈这件事了,也没有谁想谈;那些在这里出生的人或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更是如此。”“您也这么想吗?”“那时候我在这里,但不是在城中心。我告诉你这个,是因为我差不多已经步入暮年了。在这座牡蛎之城有两派意见,一派想要保存原子弹爆炸的痕迹,另一派则想抹平一切,甚至就连竖立在弹着点的纪念碑也想毁掉;他们还想拆除原子弹爆炸资料馆。”“他们为什么想那么做?”“因为这件事伤害了每个人,因为时间在流逝,这就是原因。如果你想写这座城市,那么就算这座城市的很多人的身心还留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伤痕,也请你不要忘记写上这么一句:这是日本最快乐的城市。”小个子日本男人微微一笑,厚厚的镜片下,他的眼睛几乎合成了一道线。这座医院和其他医院一样,到处充溢着福尔马林和乙醚的味道。长长的走廊里,担架和轮椅沿着墙壁一字排开,护士们端着镀镍医疗器械往来穿行,任何健康的参访者见此情景都会感到脊背发凉。所谓的原子辐射病区设在三楼,这里有17张病床。“我靠打鱼为生。我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了,超过二十年。”一位穿着日式宽松裤的老人说。“您哪里不舒服?”“内伤。原子弹爆炸时我就在广岛,我看到了火球;但我脸上身上都没有烧伤,我跑遍整座城市寻找失踪的亲朋好友,我原以为不知什么原因让我逃过了这一劫,但随后我的头发开始脱落,肚子里开始积水,并且感到恶心。也就是打那时候起,他们就开始不断对我进行诊治。”站在我身边的医生向我解释了老人的事情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我们这里还有几位患者,全靠不间断的治疗才得以维持生命;还有一些人去世了,要么是因为伤重,要么是自杀。”“他们为什么要自杀?”“活在这座城市是一种耻辱。如果你身上有任何看得见的原子弹爆炸灼伤疤痕,那些没有疤痕的人就会歧视你的子女;没有谁会娶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女儿或侄女外甥女为妻。大家都怕辐射可能导致的基因病变。”老渔夫凝视着我,饶有趣味却又不失礼貌。悬挂在患者头上的,是一个大球,大球由许多亮丽彩纸叠成的小鸟组成。我问道:“那是什么?”“那是我的幸运鸟。我从死亡的魔掌里逃脱出来,多活一天就是多受一天的罪;这种痛苦每增一分,就意味着我脱离苦海的日子又近了一天。我每天都会叠一只这样的小鸟,再把它加到大球上去。就这样,我看着它们,暗自庆幸病痛给我带来的好运。这是因为,多亏了这病痛,才使我有机会磨练自己的意志(译者注:character也有“勇气、毅力”的含义)。”再一次地,我走了出来。站在外面,我把小笔记本撕得粉碎。那笔记本上面写有我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原本是要在采访原子辐射病房患者时提问的,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您当真认为广岛是日本最具活力的城市吗?我从未曾问过这个问题,因为答案就在每个人的眼里,我看得出来。

萧红的个人资料

秋 [日本] 皆川美香

[日本] 皆川美香

蝉声从村子里消失时,就已是秋天了。在温和的阳光、澄碧的蓝天上缓缓的流云和凉爽的微风中,秋意优美地加深着。

稻穗一天比一天更更饱满,身上披着宽大的金色长袍。

啊,站在这广阔无垠的黄金的“沙漠”中,谁能不激动呢?一股热流从脚下升腾,使我的心胸充满温暖,头脑像麻木了似的停止了思想。不久,宁静和安乐浸润着全部身心,我成了这“沙漠”中孤独的旅人。然而我并未感到寂寥,唯有那无边的优美、温馨和强烈征服着我。我下意识地环顾四周,那天感受不尽的喜悦的波涛卷起巨大的的漩涡向我涌来。我不禁产生一种想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住它的感情。我发出了一声赞叹。

我开始感到白昼渐渐变短。这时,嗒、嗒、嗒、嗒嗒……从东、从西、从南、从北传来康拜因收割稻子的声音。这种机械性的有规律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时,就创作出意想不到的节奏和旋律,把我从昼短夜长的思绪中唤醒。

这文明机械以惊人的速度使“沙漠”消失了。那从春天齐步走来的稻子们,留下水晶般美丽的颗粒,消失了。田野一片空旷,只剩下堆积如山的稻稇,就像稻子们的坟墓一样。从前,我常常钻进稻堆捉迷藏,或者从稻堆顶上往下滑,沾得满身是稻秸,把它弄得乱七八糟之后,才逃回家。

像繁华的城市毁于一旦,把这废墟般的荒凉给予人们之后,秋意就变得更深了。

晚秋,从学校回家时,到处是烟,呛得人难以忍受。田野里的点点火堆,没有火焰,只是升腾弥漫着烟气,微弱地、徐徐地燃烧着。那荒凉地散乱着的稻秸渐渐地、渐渐地烧成了黑灰。

夜晚驱散了白昼的荒凉冷落,甚至具有了一种华丽。在黑暗中,殷红的火焰一闪一闪地发出亮光,这是一种令人恐怖的特殊的美。

很快,在火堆不远的草丛中,蟋蟀陶醉地鸣叫着,仿佛在独自欣赏自己的声音似的。它如果在阴影里啼叫,那么,虽然听起来优美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凄凉地哭泣吧。我毫无根据地猜测着,度过了这秋夜。

对秋天来说,独自一人是最适宜的。我常常折下一支狗尾草,一边手里玩弄着,一边在田野的阡陌上徘徊,那一般是在渐近日落的时候。一棵柿子树孤零零地立在空旷的田野里,熟透了的果实零落在土地上。它大概只是一棵老树了。那弯弯的枝条和树皮剥落的树干,仿佛在陈述着自己孤独岁月的茕寂。因为以前附近的儿童们成群地跑来,兴高采烈地摘柿子玩儿,而现在,那些被遗忘了的红艳艳的果实却在晚风中伤感地摇摆着。

一只乌鸦慢悠悠地飞落,停在柿树枝上。柿子树兴奋地“沙沙”摇摆着身躯。但是,乌鸦并不看重那成熟了的果实,又“扑啦啦”飞走了。

我站了很久,很想摆脱涌上心头的伤感情绪,就奔跑起来。手中的狗尾草的种子“扑啦啦”地往下掉,就像手中挥舞着的纱巾一样。我无意中发现两只红色的蜻蜓,它们一边划着弧线一边追逐着飞远了。大概是一对恋人吧。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这肯定是因为那秋天竟莫明其妙地就变得这么多愁善感了。

西边天空染上了一层茜草的鲜红色,悠长而舒展的横云也同样得红。云层的中央,太阳就像一颗硕大的红艳艳的酸浆果似的,把短暂白昼的最后时刻装点得辉煌而舒畅。家家的屋顶都辉映着红橙般的云彩,就像太阳的仆从一样,一动不动地静悄悄地肃立着。在东边,天空中的云也染上一层石竹的粉红,睁大羡慕的双眼注视着西方的天空;而群山也使它那带着各种花纹的服装映上了一层光辉,忍耐着白昼即将结束时的寂静。

这时候,连那柿树叶片表面也闪耀着光芒,挺起胸膛仰望着西边的天空。太阳真不愧为万物之王,它徐缓地、壮丽地落下去。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它不允许我叫喊,悲哀和寂寞。

太阳徐徐下沉,不久变成了紫色,隐没在西山里。之后,西边天空也变成石竹般的粉红色。这是白昼结束前的最后一道美丽而宁静的光彩。四周很快暗下来,第一批星星开始一闪一闪地发光。如果太阳是国王,那么群星就像娇美的少女们一样,她们在高高的天空中可爱地眨着眼睛。

我沿着很快就变得凉飕飕的道路,向家里走去。家家户户都从窗口流溢出晚餐的香味。我眼前浮现出母亲的身影。一见到灯光,我反而立刻感到了黑暗的恐怖。一想到要快点见到母亲的面容,我就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用力推开门跑进屋里。我顿时放下心。当我拉窗帷时,东边山上那轮柠檬一样黄澄澄的月亮,洒下了青白的光。

在青白的月色和呢喃细语般的星光之中,漫长的秋夜寂静无声地加深了。如果独自默默不语,那就会溶化在无边的夜色中,我“喀”的一声,把昨天吃剩的一颗栗子咬碎,剥掉硬壳把它吃下去。明天,白昼将会比今天更短,而且夜会更长,一想到这儿,我就更忧郁了。

“星星姑娘,唱支摇篮曲吧!”

我紧裹在毯子里,小声嘟囔着小孩话。

伴和着秋虫细碎的鸣声,“秋”已经开始奏出终曲了。

萧红,女,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职业:文化领域,隶属:哈尔滨呼兰县简介中国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英,笔名银翘,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与萧军的作品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名著《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在文坛上走红。1936年,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苦恼,到日本旅行,在东京写了散文《孤独的生活》和长组诗《砂粒》。1940年,他随端木蕻良来到香港,不久就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和九龙。病重的萧红倒在九龙。最后,他死在了最后一家临时医院。这位自传体的抒情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以优美的散文和风格独特的散文小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坛的园地,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有风格的女作家。简历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25年,她进入县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学习;1927年入哈尔滨东特区报第一女子中学。1933年,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大同报》《大同社》、《夜哨》副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如短篇小说《弃儿》、《两个青蛙》、《小黑狗》、《哑老人》、《夜风》、《叶子》、《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散文《八月天》。从她创作生涯的一开始,她就把注意力放在被奴役和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身上。1934年9月完成小说《生死场》;1935年1月,萧红写了短篇小说《小六》,5月完成散文集《商市街》。写《商市街》前后,她写过《过夜》,《初冬》等散文。103010是一本自传体的抒情散文集;1936年,他独自前往日本,写了短篇小说《商市街》、《王四的故事》和《红的果园》,以及散文《牛车上》和《孤独的生活》。1937年1月,萧红从东京回到加拿大。回国前夕,我于1月3日在东京写完了一首组诗《家庭以外的人》。萧红把《沙粒》、《苦杯》、《沙粒》、《拜墓诗》、《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静》、《栽花》、《公园》、组诗(共六首)、《春曲》等60首诗抄成01030。直到1980年,鲁迅博物馆的同志们才将它们向世人公布;1937年10月,萧红、萧军跟随上海知识分子撤退到武汉。在武汉,郝和胡风、肖军、端木宏亮等人一起创办了《一粒土泥》。她为《萧红自集诗稿》写过《七月》,《七月》,《小生命和战士》,《火线外(二章)》,《一条铁路底完成》的随笔,写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批判文章《一九二九年底愚昧》;1938年1月,萧红、萧军从武汉到达山西临汾,在国民革命大学任教。这期间写了随笔《〈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2月,萧红随同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经风陵渡乘火车前往Xi安。在火车上,萧红与塞克、端木红亮、聂绀弩合作,创作了三幕戏剧剧本《记鹿地夫妇》,描写山西农民抗日斗争。这是萧红第一次写剧本;1940年1月,萧红和端木蕻良从重庆去了香港。在香港期间,她写了两部小说《突击》和《呼兰河传》,一部中篇小说《马伯乐》,散文《小城三月》和《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短篇小说《九一八致弟弟书》等等。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和九龙。病重的萧红倒在九龙。终于,1942年1月22日,他在最后一个临时医院去世。此时,她才三十一岁。主要成就萧红主要作品年表:《北中国》由银翘(萧红)和三郎太(萧军)合著,收集了萧红的诗《跋涉》和五篇短篇小说。《春曲》(小说)《生死场》(散文)《商市街》(散文和短篇小说),署名小银《桥》(散文和短篇小说)《牛车上》(短篇小说)《旷野的呼喊》《萧红散文》(小说)

姓名:2113萧红性别:女出生日期:1911年籍贯:萧红,中国黑龙江呼兰人(1911.41026.2—1942.1.22),原名张乃英,又名银翘,1653年生于黑龙江呼兰。他年轻时失去母亲,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其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他于1930年离家出走,四处漂泊。1932年,他们与萧军同居,结识了许多进步学者,他们参加了反满抗日的宣传活动。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与萧军的作品集《回忆鲁迅先生》。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名著《马伯乐》(开始用笔名萧红),在文坛上走红。1936年,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苦恼,到日本旅行,在东京写了散文《呼兰河传》和长组诗《小城三月》。1940年,他随端木蕻良来到香港,不久就发表了中篇小说《跋涉》和著名小说《生死场》。1942年,历经坎坷,31岁的他在香港去世。中篇小说《孤独的生活》,长篇小说《砂粒》,短篇小说集《马伯乐》等作者。

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邹佳字)英,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避婚姻,她在窘迫中给报社投稿,于是结识了萧军,他们相爱了,萧红也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他们一起完成了散文集《呼兰河传》。1934年,萧红完成小说《生死场》,在鲁迅的帮助下作为“奴隶系列”之一出版。萧红因此获得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的左翼现实主义风格小说也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但质量不高。她比较成功的小说是在香港写的回忆小说《牛车上》,以及一系列关于家乡的短篇小说,如《商市街》,《生死场》。这个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

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宇慧)简历与书目: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著作书目:《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萧红短篇小说逊1982,黑龙江人民《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你可以去:有很多哦~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财视传媒 让每一次传播都有价值,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