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苯甲胺(邻甲苯胺和苯甲胺的鉴别)

发布时间:2024-05-08 10:09:04 游览:86 次

通入二氧化碳,能吸收的是苯甲胺,不能的是苯胺。

首先取少量并向这四种物质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把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分成一组,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分成另一组。向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加入亚硝酸钠,静置或加热后有气体放出的是邻甲苯胺。生成**油状液体或**晶体的是N-甲基苯胺。

向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的是邻羟基苯甲酸,不变的是苯甲酸。

芐胺简介

苄胺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就是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典型的强氧化剂,因此常见的还原剂都能使之褪色。主要有以下情况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无机物

A.低价态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硫化物,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

B.卤素离子和拟卤素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氰离子、硫氰根和氰酸根离子等,但氟离子不能。

C.金属单质,如金属锌等。

D.低价态的变价金属离子,如亚铁离子。

E.过氧化物,如双氧水。

F.亚硝酸及其盐类,如亚硝酸钠。

2、有机物

A.含有碳碳双键的物质,如烯烃,植物油,裂化汽油,裂解气,裂化气,煤焦油,油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维生素C

B.含有碳碳三键的物质,如炔烃。

C.醇类,反应较慢,有些需要加热

D.含有醛基的物质,如醛类(甲醛相当于有2个醛基),甲酸盐,甲酸酯,甲酸。

E.草酸(乙二酸)。

F.酚类,如水杨酸,苯酚等。

G.芳香烃类(要有α氢,就是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碳原子要有氢原子)。如甲苯,乙苯等,但苯不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标编号 4 CAS号 5 中文名称 6 英文名称 7 芐胺的别名 8 分子式 9 外观与性状 10 分子量 11 蒸汽压 12 闪点 13 熔点 14 沸点 15 溶解性 16 密度 17 稳定性 18 危险性 18.1 燃烧热 18.2 危险标记 19 主要用途 20 健康危害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23 泄漏应急处理 24 防护措施 25 急救措施 1 拼音

biàn àn

2 英文参考

Benzylamine

3 国标编号

61759

4 CAS号

100469

5 中文名称

芐胺

6 英文名称

Benzylamine

7 芐胺的别名

苯甲胺

8 分子式

C7H9N;H3CC6H4NH2

9 外观与性状

淡琥珀色液体

10 分子量

107.15

11 蒸汽压

1.60kPa/90℃

12 闪点

60℃

13 熔点

10℃

14 沸点

185℃

1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8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性

芐胺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能燃烧,受热放出毒气体。

18.1 燃烧热

4052.1kJ/mol(液体80℃)

18.2 危险标记

14(毒害品)

19 主要用途

用作染料、药品及聚合物的化学合成中间体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及皮肤有强烈 *** 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喉、支气管的炎症、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23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或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4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5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财视传媒 让每一次传播都有价值,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21620564#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