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导致合同无效
一、什么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例如,企业甲用虚假数据欺骗国有企业乙与其签订合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此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如甲和乙私下勾结,签订合同转移丙的财产,损害丙的利益,该合同不具法律效力。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为逃避债务,债务人与他人签订虚假买卖合同,表面合法,实则非法,合同无效。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若合同内容违背公序良俗、危害公共安全等,像生产销售危害公众健康的产品的合同,应认定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与法律强制性条文冲突,比如未取得相关许可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所签合同,会被判定无效。
当合同存在上述情况,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等责任。
二、合同伪造是否无效
合同伪造通常无效。依据法律规定,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等条件的合同才有效。而伪造的合同不符合意思表示真实这一要件。
从行为本质看,伪造合同是一方通过虚假手段,虚构合同内容或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并非当事人真实意愿体现。以欺诈方式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
若伪造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第三人合法权益,合同直接无效。例如,通过伪造合同骗取国家补贴,损害国家利益,该合同必然无效。此外,伪造合同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合同诈骗罪等罪名,不仅合同无效,行为人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一般情况下合同伪造会导致合同无效,同时伪造者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刑事处罚。
三、固定合同是否无效
固定合同即固定期限合同,一般情况下,依法成立的固定合同是有效的。判断其是否无效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若固定合同存在上述情形,可认定为无效。比如,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若企业以欺诈手段让员工签订合同,且损害了员工利益,该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合同无效需由当事人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确认。一旦合同被确认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上是关于什么导致合同无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