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后被起诉了会先调解吗
一、断供后被起诉了会先调解吗
断供后被起诉,是否先进行调解取决于多种因素。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通常会有调解程序。法院基于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原则,会尝试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方面,调解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诉讼成本与时间,尽快收回欠款,降低不良资产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断供方来说,调解也提供了一个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方案的机会,比如重新约定还款计划、延长还款期限等,避免房产被强制处置带来更大损失。
然而,并非所有断供起诉案件都会必然进入调解环节。若金融机构明确拒绝调解,坚持通过判决快速实现债权;或者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法院认为无调解必要时,也可能直接进入审判程序。此外,如果断供方下落不明,无法参与调解,调解程序自然也难以开展。总之,断供被起诉后存在先调解的可能性,但不具有必然性。
二、到司法所写调解协议付费吗
在司法所写调解协议通常不收取费用。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工作机构,承担着人民调解等多项职能,旨在为群众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其组织和参与的调解工作,是履行法定职责的体现,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目标。因此,一般不会就调解协议的撰写收取费用。
不过,若涉及一些特殊情况或额外服务,例如当事人要求提供特殊格式或内容的协议文本,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材料成本等费用,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且事先会向当事人明确说明。当事人前往司法所寻求调解并撰写协议时,若对费用方面有疑问,可直接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咨询确认,确保清晰知晓相关事项。
三、不接受公安县民商调解怎么办
若不接受公安县民商调解,首先要明确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若拒绝,可能有不同后续走向。
如果处于纠纷处理前期,拒绝调解后,当事人可选择直接进入诉讼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院的审理和裁判来解决民商纠纷。在此过程中,需准备充分的证据,以支持自身诉求,按照法定程序参与庭审等环节。
另外,若纠纷涉及仲裁协议,当事人也可依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等特点,一裁终局。
不过,拒绝调解也可能存在风险。调解能快速、平和地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成本。而诉讼或仲裁可能耗时较长,产生较高费用,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决定不接受调解前,应综合评估自身权益、纠纷复杂程度等因素,谨慎做出选择。
以上是关于断供后被起诉了会先调解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