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怎么认定
一、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怎么认定
认定受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存在胁迫行为。胁迫者需以给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比如胁迫者以伤害对方家人性命相威胁。
二是胁迫具有非法性。若胁迫行为本身是合法的,如债权人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还款相威胁,就不构成受胁迫情形。非法的胁迫行为是认定的关键,像以揭发对方违法犯罪行为相要挟签订合同,若揭发行为本身无合法依据,则可能构成胁迫。
三是胁迫行为与合同签订存在因果关系。即被胁迫者是因为受到胁迫才签订了合同,如果签订合同另有其他原因,而非胁迫所致,则不能认定为受胁迫签订的合同。
四是被胁迫者签订合同时并非出于真实意愿。其是在胁迫压力下,不得已作出的意思表示,并非其内心真实想法。符合上述条件的,一般可认定为受胁迫签订的合同。
二、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被逼迫出来的合约其实未必生效。
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它当成可以撤回的合约看待。
如果作为权利人的那个人想撤回合同,那这张合约就会彻底失效;但是如果他/她默认了这份合同,那合同就能继续正常发挥作用。
当合同完全没了效用以后,我们需要把从这个合同中得到的所有资产全部归还给另一方;如果有些东西实在拿不回来,或者没有必要再拿回来的话,我们可能需要折算成等价的补偿金给他们。
如果哪一方有做错事导致了这个问题,他们应该负责赔偿对方因为这个事情而遭受的损失;如果是双方都有错,那么他们就得各自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三、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有效的吗
在受胁迫的情况下签署的合同并不必然具备法律效力。
在此情境之下,相关的合同自动成为可撤销的契约。
若权益所有者提出撤销合同的请求,那么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反之,如果权益所有者对合同表示认同,则该合同将被视为有效。
当合同被判定为无效之后,因该合同而获得的任何财产,均应予以归还;若无法进行归还或无须进行归还,则应按照市场价值进行补偿。
对于存在过失的一方,应对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负责赔偿;若双方均存在过失,则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以下是撤销权消灭的几种情形:
(1)当事人自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之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晓或应当知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之内未曾行使撤销权;
(2)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之内未曾行使撤销权;
(3)当事人知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之内未曾行使撤销权的,其撤销权将被依法消灭。
以上是关于受胁迫签订的合同怎么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