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什么情形下合同可以撤销

2025-11-22 21:20:51 法律知识 0
  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什么情形下合同可以撤销?介绍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情形。无效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虚假意思表示的、违反强制规定(特定除外)、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可撤销合同有重大误解、欺诈(一方或第三人)、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接下来财视传媒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什么情形下合同可以撤销

   无效合同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其订立的合同自始无效。

   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这类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愿,是虚假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合同无效的除外。

   4.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合同内容若违背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将被认定无效。

   5.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通过恶意勾结损害第三人权益的合同无效。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

   1.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欺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3.第三人欺诈。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4.胁迫。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

   5.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二、买卖合同无效和撤销的区别

   买卖合同无效与可撤销存在多方面区别:

   -原因不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可撤销的原因主要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

   -法律后果不同: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双方应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有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有效,撤销后才自始无效,同样需返还财产和承担过错赔偿责任,但有撤销权方不行使权利或期间经过,合同继续有效。

   -行使方式不同:无效合同无需当事人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职权认定;可撤销合同需有撤销权一方通过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行使撤销权。

   -期限不同:无效合同无时间限制;可撤销合同撤销权有除斥期间,一般重大误解为九十日,其他情形为一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

   三、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在于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存在多方面区别:

   第一,效力状态不同。无效合同自始无效,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后续也不会因任何因素转变为有效合同。而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只有在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且经法定程序撤销后,才自始无效。

   第二,产生原因不同。无效合同通常源于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等严重违法情形。可撤销合同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比如存在重大误解、一方欺诈、胁迫对方订立合同,或者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订立显失公平的合同。

   第三,主张权利的主体不同。无效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依职权主动审查并认定其无效,任何利害关系人都可主张合同无效。可撤销合同则只能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主动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申请,其他人不能主张。

   第四,行使权利的期限不同。无效合同不存在时间限制,随时可确认无效。可撤销合同中,撤销权有除斥期间限制,一般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行使,当事人受胁迫的,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以上是关于无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什么情形下合同可以撤销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