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未成年人的钱怎么定罪

2025-11-10 15:20:43 法律知识 0
  骗未成年人的钱怎么定罪?骗未成年人的钱一般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认定时看是否满足主观有非法占有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致未成年人财产损失达立案标准等构成要件。司法实践中,此类行为量刑可能酌情从重,特殊情形会有不同处理。接下来财视传媒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骗未成年人的钱怎么定罪

   骗未成年人的钱,一般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认定时,主要看是否满足以下构成要件:

   一是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行为人意图将未成年人的钱财据为己有。

   二是实施了欺诈行为,比如编造虚假理由、虚构事实等,使未成年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三是导致未成年人遭受财产损失,当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标准,通常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不同地区标准有差异),就达到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

   同时,鉴于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未成年人钱财的行为,会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在量刑时可能会酌情从重处罚,以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若存在其他特殊情形,也可能会依据具体情况适用其他罪名或在量刑上有所不同。

   二、未成年人骗钱怎么处罚

   未成年人骗钱的处罚需依据其年龄和骗钱数额等情况而定。

   对于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实施骗钱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家长或监护人应加强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同时,民事上需对被害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若骗钱行为符合特定严重犯罪情形,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处罚会从轻或者减轻。在此年龄阶段,若骗钱行为未达上述严重程度,则同不满12周岁情况处理。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诈骗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不过骗钱行为若符合抢劫罪等特定罪名构成要件,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处罚同样从轻或减轻。

   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的,需承担刑事责任,按诈骗罪相关规定定罪处罚,但在量刑时会考虑其未成年人身份从轻或减轻处罚。总之,未成年人骗钱处罚综合考量年龄、行为性质和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三、未成年人被未成年人骗了钱怎么办

   未成年人被其他未成年人骗钱,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尽快向家长或其他信任的成年人如实告知被骗情况,包括被骗金额、地点、方式等细节,以便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其次,家长或监护人应及时报警。警方可凭借专业手段和资源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尽力追回被骗款项。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此类诈骗行为不仅侵害财产权益,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伤害,警方的介入至关重要。

   再者,可与对方监护人沟通协商。尝试通过和平、理性方式,让对方监护人了解情况,促使其承担相应责任,退还被骗钱财。

   另外,要注重对受骗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防止因该事件产生心理阴影。

   在日常,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诈骗的能力,避免再次遭受类似侵害。

   以上是关于骗未成年人的钱怎么定罪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