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

2025-11-14 21:00:18 法律知识 0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赔偿依伤残等级定。一至四级伤残,工伤保险基金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同时月付伤残津贴;五六级伤残,有伤残津贴及一次性工伤医疗、就业补助金;七八十级伤残,合同期满或本人提出解除合同,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分别付一次性工伤医疗、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省级定。具体详细内容和财视传媒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依据不同伤残等级而定。

   一级至四级伤残: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三级伤残为23个月,四级伤残为21个月。同时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85%,三级伤残为80%,四级伤残为75%。

   五级、六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8个月、16个月的本人工资。保留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五级伤残按月发给本人工资70%的伤残津贴,六级伤残为60%。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七级至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别为13个月、11个月、9个月、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二、劳动能力区分标准

   劳动能力区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

   首先是身体功能方面。依据各类伤病对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例如,肢体伤残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会根据其活动受限的程度,如能否自主行走、关节活动范围等,判断劳动能力受损情况。

   其次是心理智能方面。伤病若影响到劳动者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功能,也会纳入考量。像因头部受伤引发的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会结合对工作中学习、理解、判断等能力的影响,来衡量劳动能力水平。

   再者是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如果劳动者因伤、病无法独立完成这些基本活动,或者需要他人大量协助,其劳动能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还会考虑对职业劳动能力的影响。不同职业对身体条件、技能水平等有不同要求。例如,重体力劳动者对肢体力量要求高,而脑力劳动者更看重思维、记忆等能力。综合多方面因素,全面、客观地确定劳动能力区分标准,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及合理评估其劳动能力状况。

   三、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表

   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表是用于衡量劳动者因工伤、职业病等导致劳动能力受损程度的重要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分为十个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

   一级标准涵盖极重度智能损伤、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等严重情形,意味着劳动者基本丧失全部劳动能力。

   二级标准包含重度智能损伤、三肢瘫肌力3级等,劳动能力严重受限。

   三级标准有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偏瘫肌力3级等,劳动者在日常活动及工作能力上存在重大障碍。

   四级标准如中度智能损伤、单肢瘫肌力≤2级等,劳动者部分劳动能力丧失。

   五级至十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身体功能受损情况,如肢体运动能力、视力、听力等方面的不同程度损伤,依次划分,损伤程度越轻,等级越低,劳动者仍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但可能在工作岗位、工作强度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该标准表为准确判断劳动者劳动能力程度提供客观尺度,在工伤赔偿、就业安置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以上是关于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