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

2025-11-16 07:41:05 法律知识 0
  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共犯成立的两个不同前提条件。所谓“共犯独立性说”,其主要观点主张,共犯得以被刑事处罚的依据不仅仅基于共犯行为本身,换言之,教唆行为以及帮助行为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值得刑法处罚的违法行为。接下来财视传媒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

   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个共犯究竟怎么构成的问题吧。

   共犯独立性说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他们觉得,共犯之所以能被判刑,关键就在于他们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他们的教唆或者协助行为本身就已经违反了刑法,这种行为自然没什么好等闲视之的。

   而另一方面,共犯从属性说则认为,要想让共犯构成犯罪,那就得看主犯有没有开始行动,并且他的行为是否已经给别人带来了实际的威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两种说法背后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样子的。

   共犯独立性说嘛,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主义的共同犯罪理论。

   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犯罪其实就是人们内心邪恶的体现,而共犯的教唆或者协助行为,其实就是他们展现出自己本来就存在的反社会的危险性的过程,这些行为本身就可以独立完成犯罪,并不需要依赖于主犯的犯罪行为。

   相比之下,共犯从属性说则更偏向于客观主义的共犯理论。

   他们认为,在所有的共同犯罪人里面,只有主犯才有能力直接去破坏刑事法律规范,其他人都没办法直接去破坏法律,因此主犯才是共同犯罪中的主角,其他人只能算是主犯的附属品。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两种说法对于共犯应该如何处罚以及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根据共犯独立性说,他们主张应该相对广泛地进行处罚。

   而共犯从属性说则认为,应该相对狭窄地进行处罚,以免过度扩大共犯的刑事责任。

   至于立法政策嘛,共犯独立性说主张应该倾向于扩大处罚范围,以便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而共犯从属性说则更倾向于限制处罚范围,避免过度扩大共犯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二、共犯都一样判吗

   你知道吗?在牵涉到共同犯罪的问题上,其实每个人的惩罚都是不一样的哦。

   如果是在犯罪团伙里担任头目的人,他们不仅仅需要为自己做过的坏事负责,还得承担起其他同伙干下的罪行呢。

   至于那些主谋,他们得为自己参与或策划的所有犯罪活动付出代价。

   而对于那些从犯来说,法律会网开一面,给予他们相对较轻的惩罚如削减刑期,减轻处罚,甚至完全豁免惩罚等优惠待遇。

   三、共犯都要判刑吗

   共同犯罪理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所谓共同犯罪,系指两人以上基于共同的主观意图,从事的针对他人的犯罪行为。

   然而,若两人以上虽有共同过失犯罪之事实存在,而非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为之,则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对于应负担刑事责任者,应当根据其各自的罪行轻重予以量刑。

   在主犯中,将根据其实施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量刑。

   与此同时,从犯也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应当依法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这就意味着,尽管从犯参与了共同犯罪,但依据其具体的作用及案件情况,仍有可能获得相对较轻的刑罚甚至免于刑罚。

   以上是关于共犯独立性说和共犯从属性说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