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一、无效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无效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协商订立,但因其不具备或违反了法定条件,法律规定不承认其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即从合同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对双方当事人均无拘束力。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
对于已经履行的部分,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若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判断合同是否无效,需依据法律规定,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合同会被认定无效。
二、合同无效怎么主张赔偿的
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主张赔偿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 确认过错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要先明确哪方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比如一方故意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合同无效,该方就存在明显过错。
- 确定损失范围: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少,如因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间接损失是可得利益的丧失,如因合同无效导致无法获得的预期利润,但间接损失主张较复杂,需有充分证据证明。
- 收集证据:主张赔偿需有证据支撑。要保留与合同签订、履行相关的各类凭证,如合同文本、付款记录、通信记录等,以证明自身损失及对方过错。
- 选择解决途径:可以先与对方协商赔偿事宜,达成一致后签订赔偿协议。若协商不成,可通过诉讼或仲裁解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或依据合同仲裁条款申请仲裁,请求判决或裁决对方赔偿损失。
三、合同终止之前条款无效吗
合同终止之前条款一般是有效的。合同终止是指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在此之前,合同处于生效状态,其中的条款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生效后,双方需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合同终止前,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然,也存在特殊情况导致部分条款无效。比如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存在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形,这些条款自始无效,与合同是否终止无关。
此外,若合同中有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合同终止不影响该条款的效力。合同终止后,如因合同履行产生争议,仍应按照此条款解决。
总之,通常情况下合同终止前条款有效,但存在法定无效情形时部分条款自始无效。
以上是关于无效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