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合同和仲裁合同的区别
一、法院合同和仲裁合同的区别
法院合同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合同约定,仲裁合同则是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二者存在诸多区别:
- 管辖依据:诉讼实行法定管辖,由法律规定管辖法院,合同当事人可在法定范围内协议选择;仲裁基于当事人自愿,需双方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且选定具体仲裁机构。
- 程序灵活性:诉讼程序严格,有立案、审理、判决等环节,受法律严格约束;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仲裁程序等,更具自主性。
- 审理公开性:诉讼一般公开进行,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隐私。
- 终局性: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上诉;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作出后即生效,当事人不能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 执行力度:法院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方不履行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仲裁裁决也具强制执行力,但需通过法院执行。
二、法院与仲裁机构哪个收费高
法院与仲裁机构的收费高低不能简单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案件类型和标的额等情况判断。
在财产类案件中,法院收费有明确标准,通常按照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比如,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等。而仲裁机构收费一般相对较高,仲裁费用通常包含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收费标准由仲裁委员会制定,一般会根据争议金额按一定比例收取,整体上比例可能高于法院收费比例。
对于非财产类案件,如离婚、侵害人格权等案件,法院收费相对固定且数额较低。仲裁机构处理此类案件较少,若涉及收费也会根据自身规定计算,通常会高于法院收费。
不过,仲裁具有一裁终局、程序灵活等特点,一些当事人愿意为其优势支付较高费用。
三、法院仲裁和判决有什么区别
法院仲裁和判决存在多方面区别:
- 性质:仲裁是基于双方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处理,具有民间性;判决则是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后作出的裁判,具有司法性。
- 程序: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自主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员,还能协商确定仲裁程序;法院判决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有明确的诉讼阶段和要求。
- 审理人员: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或仲裁机构指定,可能是法律专业人士,也可能是某领域专家;法官是经过严格选拔和任命的司法人员。
- 效力: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作出后即生效,当事人不能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后,当事人若不服,在规定期限内可上诉。
- 监督机制:仲裁监督主要通过法院进行司法审查,审查范围有限;法院判决的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如上级法院的二审、再审等。
以上是关于法院合同和仲裁合同的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