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岗同薪劳动法怎么规定
一、同岗同薪劳动法怎么规定
《劳动法》中虽未直接提及“同岗同薪”,但《劳动合同法》有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同工同酬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应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二,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同工同酬并非要求工资数额完全相同,而是在同一工资区间内,根据劳动者的工作业绩、能力和表现等合理确定报酬。劳动者若认为自身未实现同工同酬,可与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二、劳动合同还未鉴定无效吗
劳动合同未鉴定并不必然无效。
劳动合同的效力判定不以鉴定为前提。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情形,即便没有经过鉴定,该劳动合同也是有效的。
存在以下情形时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若对劳动合同的效力有争议,可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所以,劳动合同未鉴定,不能直接认定无效,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或无效情形。
三、劳动法工人迟到怎么罚款
劳动法未明确赋予用人单位对迟到工人罚款的权利。罚款本质上属于行政处罚权,一般只有行政机关才有此权力。
不过,若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迟到属于违纪行为且设置了相应扣减工资的标准,同时该规章制度是依据法定程序制定、已向劳动者公示且内容合法,那么在劳动者迟到时,单位可按制度扣减工资。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例如,员工月工资5000元,其迟到后单位按规定最多可扣1000元。若员工工资扣除迟到费用后只剩1500元,而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000元,此时单位应按2000元支付。
用人单位应通过合理方式管理员工出勤,罚款并非唯一手段,可结合激励机制,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以上是关于同岗同薪劳动法怎么规定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