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的人会怎样处理

2025-11-09 12:20:05 法律知识 0
  拖欠工资的人会怎样处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责令支付,逾期加付赔偿金;也可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或单位不履行裁决可起诉。单位可能构成犯罪被追责。个人间劳务拖欠工资可直接起诉。接下来财视传媒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拖欠工资的人会怎样处理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方式维权,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

   1.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 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法院起诉:对仲裁结果不服,或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若个人之间存在劳务关系拖欠工资,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报酬。

   二、拖欠工资有利期吗

   在法律上,追讨拖欠工资存在有利时间节点,主要涉及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这一年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过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又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若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经过仲裁程序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相关规定。一般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

   所以,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情况,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避免错过有利时机。

   三、拖欠工资欠条过期有效吗

   拖欠工资欠条过期是否有效,要分情况来看。

   若这里的“过期”指超过约定还款期限,欠条本身依然有效。欠条是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其效力不受还款期限是否届满影响。只要该欠条是在真实意思表示下签订,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但从诉讼时效角度,若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不过,诉讼时效存在中断、中止的情形。比如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过权利、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即便超过诉讼时效,若债务人自愿履行,之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反悔的,法院不予支持。所以,拖欠工资欠条过期,欠条本身有效,但在主张权利时可能会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以上是关于拖欠工资的人会怎样处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