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罪骗取利息怎么判
一、欺诈罪骗取利息怎么判
诈骗犯退钱没利息。
首先,刑事案件里,判为赃款的钱是不计利息的;然后,法律还提供个补救办法:被骗者能去法院提告或者把刑事案跟民事告状合并处理,让坏蛋赔因犯罪造成的损失。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欺诈罪和炸骗罪的区别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并没有“炸骗罪”这一罪名,与之相关的是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欺诈行为在民事领域更为常见,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民事欺诈与诈骗罪主要有以下区别:
第一,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主要是为了在民事活动中获取一定利益,并非完全非法占有对方财物。
第二,行为手段不同。诈骗罪往往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且手段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民事欺诈虽也有不实陈述等行为,但程度相对较轻,多在民事交易范畴内。
第三,危害后果不同。诈骗罪骗取财物数额通常较大,对社会秩序和公私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民事欺诈一般涉及的财物数额相对较小,主要影响民事交易的公平性。
第四,法律后果不同。构成诈骗罪的,将依据刑法承担刑事责任;民事欺诈则是通过民事法律途径,如变更或撤销合同、赔偿损失等方式处理。
三、欺诈罪和欺骗罪哪个严重
我国刑法中并无“欺骗罪”这一罪名,与之相关的是诈骗罪等。
欺诈并非严格的刑法术语,在民商事领域较为常用,民事欺诈主要是指一方通过欺骗手段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从而订立合同等,受欺诈方可以通过民事途径撤销合同、要求赔偿损失等。
而诈骗罪是刑法明确规定的罪名,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诈骗数额大小及情节严重程度,量刑有所不同,最高可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总体而言,诈骗罪作为刑事犯罪,其性质更为严重,因为涉及到对犯罪者的刑事处罚,会剥夺犯罪者的人身自由等权利,对社会秩序和公民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危害。民事欺诈主要涉及民事责任承担,通过民事法律手段解决纠纷。二者在法律后果、危害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以上是关于欺诈罪骗取利息怎么判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