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前需要做工伤认定吗
一、伤残鉴定前需要做工伤认定吗
在我国,伤残鉴定前是否需要做工伤认定,取决于伤残性质。
如果是因工伤导致的伤残,那么进行工伤认定是伤残鉴定的前置程序。工伤认定是确定职工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范畴的法定程序。只有被认定为工伤,才可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即工伤伤残鉴定),以此来确定伤残等级,进而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这是因为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就是工伤认定结果,未经认定,无法启动后续的工伤赔偿流程。
如果是非因工伤残,比如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其他意外导致的伤残,则不需要进行工伤认定。此时可以依据相关标准,直接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伤残鉴定,如交通事故适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医疗事故适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
所以,工伤导致的伤残鉴定需要先做工伤认定,非工伤的伤残鉴定则无需此步骤。
二、认定不了工伤怎么办
若工伤认定失败,可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行政复议**:在规定期限内,向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申请时应提交行政复议申请书、工伤认定决定书及相关证据材料,说明认为应认定工伤的理由和依据。
2.**行政诉讼**:若对复议结果仍不服,或不想申请复议,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需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在法院规定时间内参加庭审,阐述自身诉求与理由。
3.**收集新证据**:仔细分析认定失败原因,积极收集能证明是工伤的新证据。如证人证言、现场监控录像、医院诊断证明等,重新申请工伤认定。
4.**协商解决**:与用人单位协商,尝试达成赔偿协议。若能协商成功,可签订赔偿协议保障自身权益。
在整个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三、认定不了工伤做司法鉴定可以吗
认定不了工伤可以做司法鉴定。
在无法认定工伤的情况下,若涉及民事赔偿纠纷,比如因提供劳务受伤等,当事人可以选择进行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通过司法鉴定,可以确定伤残等级、误工期限、护理期限、营养期限等,以此作为计算赔偿数额的依据。不同的鉴定目的和适用范围,对应不同的鉴定标准。工伤适用的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而司法鉴定一般适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不过,要注意司法鉴定需在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在启动鉴定前,要收集好相关材料,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并且,司法鉴定结果会影响后续的赔偿诉求,当事人可根据鉴定结果与责任方协商赔偿事宜,协商不成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以上是关于伤残鉴定前需要做工伤认定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