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调解后能起诉吗
一、民事纠纷调解后能起诉吗
民事纠纷调解后能否起诉,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调解协议是在双方自愿、平等基础上达成,且不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签订等可撤销情形,同时调解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那么该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通常不能再就同一纠纷起诉。
但如果存在上述可撤销的法定情形,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调解协议,撤销后可就原纠纷提起诉讼。此外,若调解协议约定一方不履行时另一方有权起诉,这种情况下,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也可以向法院起诉。总之,民事纠纷调解后并非绝对不能起诉,关键在于调解协议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二、民事纠纷起诉有属地要求吗
民事纠纷起诉存在属地要求。这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规定。
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即通常要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样规定旨在保障被告的诉讼权利,使其能在熟悉的司法环境中应诉。
但也有诸多特殊情况。比如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履行地根据合同性质和约定确定。侵权纠纷案件,则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又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还有一些专属管辖的情况,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务必准确依据纠纷性质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避免因属地问题导致诉讼不便或不被受理。
三、民事纠纷诉讼费怎么缴纳
民事纠纷诉讼费的缴纳方式如下:
首先,立案时需预缴。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立案后,法院会根据案件类型、标的金额等计算出应缴纳的诉讼费数额,并通知当事人。通常在立案后的一定期限内,当事人要到法院指定的银行或通过法院认可的线上缴费渠道完成预缴。
其次,标的额决定收费标准。财产类案件按照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依据不同比例分段累计交纳;非财产类案件则按件或依一定标准交纳,比如离婚案件、人格权纠纷案件等收费标准各异。
再者,特殊情况有特殊处理。若当事人申请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需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准许。
最后,诉讼费最终承担有规定。一般由败诉方承担;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各方分担的数额;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的负担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由法院决定。
以上是关于民事纠纷调解后能起诉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