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欺诈与诈骗怎么判的
一、商业欺诈与诈骗怎么判的
商业欺诈与诈骗在法律适用和量刑上有所不同。
商业欺诈通常涉及民事范畴,一般依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若商家存在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信息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如退款、赔偿损失等。情节严重且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诈骗则属于刑事犯罪,由《刑法》规制。依据诈骗的数额、情节等因素量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属于商业欺诈还是诈骗,关键在于考察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观行为方式及危害后果等。
二、诈骗退赔还要坐牢吗现在
诈骗退赔后是否坐牢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从法律角度看,退赔属于从轻处罚情节,但并非免罪事由。若诈骗行为已构成犯罪,即便退赔,也不能消除犯罪事实。司法机关仍会根据犯罪构成要件来判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若诈骗数额较小、情节较轻,且退赔积极、取得被害人谅解,有可能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例如诈骗金额刚达到立案标准,行为人在案发后马上退赔全部款项并真诚悔罪,司法机关综合考量后,可能不将其作为犯罪处理。
然而,若诈骗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即使退赔也大概率会坐牢。像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组织实施多起诈骗,即便事后退赔部分款项,也无法免除其刑事责任,不过退赔情节会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可能从轻处罚。
总之,诈骗退赔后是否坐牢取决于犯罪情节、退赔情况等多方面因素。
三、诈骗钱还了可以不坐牢吗
诈骗钱还了仍有可能坐牢,但还钱行为对量刑有影响。
从法律规定来看,诈骗罪属于公诉案件,一旦构成犯罪,不会因还钱就撤销刑事诉讼程序。即使归还诈骗所得钱财,也只是在量刑时会被考虑的从轻情节。
司法实践中,要判断是否坐牢需结合具体情况。若诈骗数额较小、情节轻微,且在案发后主动还钱,取得被害人谅解,有可能被免予刑事处罚,不坐牢。例如诈骗数额刚达到立案标准,嫌疑人在案发后立即还钱并真诚悔罪,司法机关可能综合考量后作出不起诉决定。
然而,若诈骗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情节严重,即便还钱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会坐牢。比如诈骗数额高达数百万,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即便将钱归还,也难以免除刑事处罚,不过会根据还钱情况适当从轻量刑。
以上是关于商业欺诈与诈骗怎么判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