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能开工资吗
一、取保候审能开工资吗
取保候审期间能否开工资,需依据具体情况判定。
若员工被取保候审,且用人单位未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正常情况下,员工仍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因为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对员工的最终定罪。在此期间,员工虽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并未丧失劳动权利,若员工按单位要求正常提供了劳动,就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然而,若用人单位依据内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员工涉嫌犯罪影响工作等为由,暂停发放工资甚至解除劳动合同,这需根据规章制度和合同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来判断。若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且内容合法合理,同时合同有相关约定,用人单位的做法可能被法律认可。
总之,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开工资,要综合考虑劳动关系状态、员工是否正常提供劳动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合同约定等因素。
二、工资破底线如何维权
当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应及时与单位沟通,明确指出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要求单位补足差额。这是最直接、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反映问题,他们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若查证属实,劳动监察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差额;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准备好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资情况和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提起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工资不发完怎么维权
工资不发完,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与用人单位协商:直接与单位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单位说明工资未发完的原因并及时补发。
2.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情况的材料。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责令其支付工资。
3.申请劳动仲裁:准备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会依法审理案件,要求用人单位提供工资支付凭证等证据,若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或证据不足,需承担不利后果。
4.向法院起诉:若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有工资欠条,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工资。
维权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作证、工资条、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以证明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工资待遇。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能开工资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