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事实认定
一、事实劳动关系事实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即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劳动者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备劳动能力。其次,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这意味着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其工作内容由用人单位指定或安排,并能获得相应劳动报酬。再者,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例如,劳动者从事的工作与用人单位的主营业务紧密相关。
在认定过程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都可作为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若双方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有争议,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程序,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依据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认定。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是衡量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规范性文件。它主要依据劳动强度指数来划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劳动时间率、平均能量代谢率等。
根据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一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数不超过15,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85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二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数为15至20,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328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7%,净劳动时间为322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数为20至25,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746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3%,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劳动强度指数大于25,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270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7%,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该标准在劳动安全卫生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合理安排劳动岗位、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等。
三、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仲裁
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劳动关系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劳动关系的认定、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争议时,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仲裁需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事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仲裁委员会会在开庭五日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
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裁决。若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除一裁终局的部分案件外,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事实认定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