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的区别
一、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的区别
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存在多方面区别。
程序方面,劳动仲裁是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未经仲裁不能直接诉讼。仲裁一般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实行一裁终局制(部分案件除外)。诉讼则由人民法院受理,实行两审终审制。
受理范围上,二者大致相同,涵盖因确认劳动关系、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报酬等引发的争议。
审理机构不同,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
审理方式有别,仲裁以开庭审理为主,一般不公开进行。诉讼则以公开开庭审理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特殊情况。
审限不同,仲裁裁决一般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案情复杂可延长十五日。劳动诉讼一审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审结,二审三个月内审结。
法律效力上,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对部分裁决不服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裁决即生效。法院判决一经生效,具有强制执行力。
二、劳动仲裁还是不给钱怎么办
若劳动仲裁后仍未拿到钱,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查看仲裁裁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是否已过。若对方未在规定期限内履行支付义务,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附上仲裁裁决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后,会通过多种方式查询对方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一旦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并依法强制划扣相应款项给您。若对方确实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待发现对方有可供执行财产时,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在此期间,您可留意对方财产状况,如有新线索及时告知法院。同时,还可与执行法官保持沟通,了解执行进展,督促执行工作顺利推进,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尽快实现,拿到应得款项。
三、劳动仲裁一般多长时间结束
劳动仲裁的审结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如果有需要鉴定等其他妨碍仲裁审理进行的情况,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期限内。此外,对于部分案件可能会先行裁决或当庭裁决,这类裁决作出的时间则会相对较短。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简单的劳动仲裁案件可能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完成,而复杂案件可能会超过上述法定的审结期限,但总体上劳动仲裁旨在高效、公正地解决劳动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