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动法加班费怎么算
一、按劳动法加班费怎么算
根据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如下:
平日加班,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休息日加班,若安排补休则可不支付加班费;若不能安排补休,需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法定休假日加班,用人单位必须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首先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若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则按照集体合同的约定执行。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以此作为基数计算加班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自身也应了解相关规定,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按劳动法加班费是多少
根据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有明确规定。平时加班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例如,劳动者小时工资为20元,那么平时加班每小时加班费就是20×150% = 30元。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假设劳动者日工资是200元,在休息日加班且未安排补休,当天加班费则为200×200% = 400元。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若劳动者月工资为5000元,法定休假日加班一天,当天加班费是5000÷21.75÷8×300%≈86.2元(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否则劳动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劳动仲裁如何确认加班
在劳动仲裁中确认加班,需遵循一定规则与证据要求。首先,劳动者应提供初步证据证明存在加班事实。这可包括加班通知、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考勤记录能直观显示加班日期与时长;工作记录若详细记载了加班期间的工作内容及成果,也极具证明力。
其次,对于考勤记录等关键证据,用人单位负有保管义务。若用人单位拒不提供或提供虚假的考勤记录等,仲裁庭可根据劳动者主张及其他相关证据作出对用人单位不利的认定。
再者,劳动者还可通过同事证言来佐证加班事实。但同事证言的证明力相对较弱,通常需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另外,加班审批单也是重要证据之一。它能直接体现用人单位对加班的认可。
最后,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的,应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而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总之,在劳动仲裁确认加班时,劳动者要尽可能收集多方面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按劳动法加班费怎么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