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全文
一、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全文
商标侵权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种情况是较为典型的侵权行为,严重侵害了商标权人的独占使用权。
二是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判断是否容易混淆,需综合考虑商标的近似程度、商品的类似程度、相关公众的注意程度等因素。
三是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即使销售者本身没有直接侵犯商标权,但销售侵权商品同样构成侵权,不过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是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五是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六是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七是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二、商标侵权法院判决罚款不交会怎么样
若商标侵权法院判决的罚款不缴纳,会产生多方面严重后果。
从法律强制角度看,法院有权强制执行。法院可采取多种执行措施,比如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等。若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法院有权进行搜查,以确保罚款得以执行。
在信用层面,不缴纳罚款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将对个人或企业信用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在贷款或办理信用卡时会遭到拒绝;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诸多方面也会受限。
另外,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司法拘留。若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所以,对于商标侵权法院判决的罚款,应及时、足额缴纳,避免遭受更为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商标侵权案件有诉讼时效吗
商标侵权案件是有诉讼时效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在商标侵权案件中,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的设置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未行使权利,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不过,在某些特定情形下,诉讼时效可能会发生中断、中止等情况。例如,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而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以上是关于商标侵权判断标准全文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