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仲裁要多久时效
一、申请劳动仲裁要多久时效
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这一年时效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若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例如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向用人单位讨要工资、要求补缴社保等;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亦或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拖欠的工资等,都会导致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特别要注意,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过了起诉期多久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应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超过该十五日起诉期后,便丧失了通过诉讼途径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及改变裁决结果的权利。
一旦超过起诉期,仲裁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需按照仲裁裁决履行相应义务。若一方不履行生效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影响起诉期限的计算,比如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起诉。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存在法定的阻碍起诉事由,法院经审查属实后,可能会对起诉期限作出合理的认定与处理。但总体而言,严格遵守法定的十五日起诉期是保障自身权益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有效救济的关键。
三、劳动仲裁诉讼后程序多久
劳动仲裁诉讼后的程序时长因多种因素而异。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提起诉讼,一审普通程序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由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而提起上诉,二审程序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执行阶段,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需注意,以上时间为法定大致期限,实际案件推进中,可能因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情况、法院工作安排等发生变化。
以上是关于申请劳动仲裁要多久时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