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还款还会被执行失信吗
一、一直在还款还会被执行失信吗
一直在还款仍有可能被执行失信。判断是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关键在于是否全面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若虽有还款行为,但未按照法律文书规定的时间、金额、方式等要求足额、及时履行,比如只是偿还了部分欠款,剩余款项长期拖欠不还;或者在还款过程中存在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等恶意行为,以阻碍债权人实现债权。那么,经债权人申请,法院核实后,依然可能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此督促其履行义务。
不过,如果确实是因经济困难等合理原因导致还款延迟或无法一次性还清,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制定合理还款计划并按计划履行还款义务,通常法院不会轻易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总之,持续还款不必然排除被执行失信的可能性,要视具体履行情况而定。
二、失信人员已经履行了多久自动解除
失信人员履行义务后,通常情况下会在三个工作日内自动解除失信名单。
根据相关规定,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具体流程是,在失信人员履行完义务后,法院会对执行情况进行审查核实,确认无误后依程序进行信息删除操作,从而使失信状态得以解除。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若存在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人民法院审查同意;或者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等情况,解除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院的处理进程来确定。
三、被执行人协商后可以解除失信吗
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并达成一致,且切实履行了协商确定的义务后,是可以申请解除失信的。
通常情况下,当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被执行人可向执行法院提出解除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申请。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核实。若确认被执行人已按照协商内容履行相应义务,法院将依法作出删除失信信息的决定。
具体流程一般为,被执行人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协商情况及已履行义务的事实,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会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操作,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需注意,不同地区法院在具体操作细节和时间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大致原则和方向是一致的。只要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就具备解除失信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一直在还款还会被执行失信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