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规定什么不享有继承权
一、根据民法典规定什么不享有继承权
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情况不享有继承权:
其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此种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和法律,剥夺了其继承权。
其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将遗产的争夺置于人性之上,这种行为不可原谅,其继承权被依法剥夺。
其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遗弃是对被继承人基本生活保障的抛弃,虐待情节严重则体现了对被继承人身心的严重伤害,此类行为之人不能享有继承权。
其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遗嘱是被继承人意愿的体现,这种故意破坏遗嘱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行为,损害了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其继承权也应被否定。
总之,民法典通过明确这些情形,维护了遗产继承的公平、公正和合法秩序。
二、法定继承人未成年如何确保其权益
法定继承人未成年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其权益:首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继承权等相关权利。法定代理人通常为父母等直系亲属,他们应妥善保管和管理被继承人的遗产,确保遗产不被侵害或滥用。其次,在遗产分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特殊需求和利益。比如,为其保留必要的生活、教育等费用,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未来发展。再者,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遗产处置事项,如出售房产等,应经过人民法院的裁定或认可。这样可以确保处置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因单方面决定而损害未成年人的权益。此外,社会相关机构如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也应发挥监督作用,督促法定代理人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在继承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三、民法典中什么不享有继承权
根据民法典规定,以下人员不享有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道德和法律,丧失了继承的资格。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将遗产的争夺置于人性之上,其行为不可原谅,不能享有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对被继承人的遗弃或严重虐待行为,体现出其缺乏基本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依法不能继承遗产。
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通过不正当手段干预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损害了其他合法继承人的利益,不应再享有继承权。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的。这种行为违背了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破坏了遗嘱的公正性,不能获得继承权。
总之,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这些丧失继承权的情形,以维护遗产继承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以上是关于根据民法典规定什么不享有继承权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