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法院起诉哪个优先
一、仲裁和法院起诉哪个优先
仲裁和法院起诉不存在绝对的优先顺序,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后达成了有效的仲裁协议,明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那么仲裁优先。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此时,纠纷应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若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则可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仲裁优先的问题。
此外,若一方当事人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总之,有有效仲裁协议,仲裁优先;无有效仲裁协议,可选择法院起诉。
二、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仲裁和诉讼存在多方面区别:
1. 启动条件:仲裁需双方当事人事先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而诉讼无需双方约定,只要一方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损,即可向法院提起。
2. 机构性质: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不具国家意志性;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3. 审理人员:仲裁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诉讼中审判人员由法院指定,当事人一般不能选择。
4. 审理方式: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能更好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和隐私;诉讼以公开审理为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外,一般公开进行。
5. 程序灵活性:仲裁程序相对灵活,当事人可约定仲裁程序;诉讼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灵活性较差。
6. 收费标准:仲裁收费通常比诉讼高。
7. 效力执行: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生效后都具强制执行力,但仲裁裁决在境外执行更便利,因有《纽约公约》,而法院判决境外执行需司法协助。
三、仲裁和诉讼有什么不一样
仲裁和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主要区别如下:
- 受案范围: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更广,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均可通过诉讼解决。
- 管辖权:仲裁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诉讼则无需双方事先约定,只要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 审理方式: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诉讼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公开进行。
- 程序灵活性:仲裁程序较为灵活,当事人可选择仲裁员、仲裁程序等。诉讼程序相对严格,需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则。
- 效力: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上诉。
以上是关于仲裁和法院起诉哪个优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