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之后还有救济手段吗

2025-11-21 03:41:28 法律知识 0
  仲裁之后还有救济手段吗?仲裁后有救济手段,一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符合特定情形可向仲裁委所在地中级法院申请;二是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被申请人证明存在相应情形,法院核实后可裁定不予执行。这些救济有法定条件和程序要求,当事人要及时举证。具体详细内容和财视传媒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仲裁之后还有救济手段吗

   仲裁之后存在相应救济手段:

   第一,申请撤销仲裁裁决。若当事人能证明仲裁裁决存在没有仲裁协议、仲裁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范围或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仲裁庭组成或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等情形,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第二,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等情形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需注意,这些救济手段有严格的法定条件和程序要求,当事人应及时行使权利并提供充分证据。

   二、仲裁不受理还能仲裁吗

   仲裁不受理后能否再次仲裁,需视具体情形而定。

   若因仲裁申请材料不齐全、仲裁请求不明确等程序性问题导致不受理,在补正材料、明确请求后,符合受理条件的,可再次申请仲裁。比如仲裁申请书未按要求填写完整被申请人信息,补充完整后重新提交申请,仲裁机构审查通过会予以受理。

   若因仲裁协议无效、不属于仲裁受案范围等实质性原因不受理,通常不能再次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例如,双方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这种情况下仲裁机构作出不受理决定后,再次申请仲裁也不会被接受。

   此外,若存在新的事实和证据,足以改变原不受理的判断基础,也可尝试再次申请仲裁,但要确保新情况与案件具有关联性且能实质性影响受理与否的判断。总之,应具体分析不受理原因,以确定能否再次仲裁。

   三、被仲裁后一定要请律师吗

   被仲裁后并非一定要请律师。是否聘请律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从专业知识角度看,若自身对仲裁涉及的法律领域,如劳动、商事等法律规定及仲裁程序有深入了解,能够准确把握自身权益和应对策略,可不请律师。但如果对相关法律和程序知之甚少,聘请律师可借助其专业知识分析案件,提供准确法律意见。

   从案件复杂程度考量,简单、事实清楚、争议焦点明确的仲裁案件,当事人有能力自行处理。而复杂案件,如涉及大量证据、法律关系交织、法律适用存疑的,律师能凭借丰富经验梳理证据、理清关系、找准法律依据。

   从个人精力与时间方面,若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投入仲裁,能保证按时准备材料、参与庭审等程序,可自行应对。反之,个人事务繁忙难以抽身,律师能有效分担工作,保障仲裁进程顺利推进。

   总之,被仲裁后是否请律师,要综合自身实际情况权衡决定,目的是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仲裁之后还有救济手段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