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是审查合理性还是合法性
一、行政诉讼是审查合理性还是合法性
行政诉讼原则上主要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在特定情形下也会涉及合理性审查。
合法性审查方面,法院会重点审查行政行为是否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是否遵循法定程序作出,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具备相应职权等。行政机关需证明其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实施,若存在法律适用错误、超越职权、违反法定程序等情况,行政行为通常会被认定违法并可能被撤销。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涉及合理性审查。比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法院可以判决变更。这意味着若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明显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不相当,违背常理和公正原则,法院有权进行合理性审查并作出调整。
总体而言,行政诉讼以合法性审查为核心,但合理性审查作为补充,旨在全面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合理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行政诉讼是起诉单位还是个人
行政诉讼通常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为被告,即起诉单位,而非个人。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以行政机关名义作出的,其法律后果由行政机关承担。即便具体行政行为由某个工作人员实施,但该行为属于职务行为,相应责任归属行政机关。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并非履行职务,那么针对此个人行为提起的诉讼不属于行政诉讼范畴,可能涉及民事诉讼等其他诉讼类型。例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下班后因个人恩怨与他人发生纠纷,这种情况下被侵害方不能以行政诉讼起诉该工作人员所在单位,而应依据具体情况,按照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总之,行政诉讼一般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为被告起诉单位,但要注意区分职务行为与个人行为。
三、行政诉讼是判决还是裁定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都会出现,二者适用情况不同。
判决用于对行政案件实体问题作出的决定。比如法院经过审理,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全面审查后,认定行政行为合法或违法,进而对原告诉求作出支持或驳回等实体性判定时,会采用判决形式。像判定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应予以撤销等,就通过判决处理。
裁定则主要针对程序问题。例如,法院对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审查,不符合条件时,用裁定驳回起诉;在诉讼过程中,如出现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管辖权异议等程序性事项时,以裁定方式作出处理。
总之,行政诉讼根据不同情形,在实体问题处理上采用判决,在程序问题处理上运用裁定,以此保障行政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对案件的公正处理。
以上是关于行政诉讼是审查合理性还是合法性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