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走刑事还用再走民事起诉吗
一、诈骗走刑事还用再走民事起诉吗
诈骗走刑事程序后,是否再走民事起诉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若刑事诉讼已能全面解决受害人财产损失问题,比如通过追缴、退赔等方式让受害人损失得以弥补,通常无需再提起民事诉讼。在诈骗案件中,司法机关会依法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进行追缴或责令退赔。
然而,存在一些情形有必要提起民事诉讼。一是当刑事程序中未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失进行处理,比如部分财物无法追缴,或者犯罪分子退赔能力有限,受害人仍有较大损失未获弥补,此时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权利。二是若受害人除财产损失外,还遭受了其他民事权益损害,如因诈骗导致名誉受损等,也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相应赔偿。
但需注意,提起民事诉讼要符合法定条件,准备好充分证据,以证明自身主张。
二、13岁诈骗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
13岁实施诈骗行为,通常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此年龄段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无论性质、情节及危害后果如何,都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所以13岁孩子进行诈骗,不会依据刑法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因违法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赔偿。同时,家长或监护人要对孩子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也会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避免日后再次实施类似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诈骗公司3000人都要坐牢吗
诈骗公司3000人并非都会坐牢,需依据具体案情和个人在犯罪中的作用、情节判定。
在诈骗犯罪中,要区分主犯、从犯以及是否存在不知情人员。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通常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面临刑事处罚。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处罚相对主犯较轻,若情节轻微,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予刑事处罚。
如果公司部分人员完全不知情,未参与诈骗行为,或参与程度极低、对犯罪结果无实质性影响,一般不会被认定为犯罪,不会坐牢。比如普通行政人员、新入职未参与诈骗业务的员工等。
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精准认定每个人的责任。只有经法院审判认定构成犯罪的人员,才会被判处相应刑罚坐牢。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为诈骗公司3000人都要坐牢。
以上是关于诈骗走刑事还用再走民事起诉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