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能诈骗吗法律
一、无效合同能诈骗吗法律
无效合同可能涉及诈骗。
从法律角度来看,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在法律上不发生法律效力。而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
当一方以欺诈手段,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且该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等符合无效合同情形时,此行为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比如,虚构合同标的、伪造资质证明等签订的合同,既属于无效合同,也可能触犯刑法中合同诈骗罪的规定。
不过,并非所有无效合同都构成诈骗。有些无效合同是因主体不合格、内容违法等非诈骗因素导致。判断是否构成诈骗,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以及是否实施了欺诈行为。若存在诈骗情形,受损方不仅可主张合同无效,要求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还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诈骗方刑事责任。
二、诈骗追回来了还坐牢吗
诈骗财物被追回,实施诈骗者仍可能坐牢。
从法律层面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只要实施了诈骗行为,且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犯罪就已既遂。即使后续将诈骗的财物追回,也只是对犯罪后果的一种弥补,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不过,诈骗财物被追回这一情节在量刑时会被考虑。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或者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等情形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需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对于情节较轻的案件,可能会从轻、减轻处罚,甚至有适用缓刑的可能。然而,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即便追回财物,也大概率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并坐牢。
三、诈骗3600会坐牢吗
诈骗3600元是否会坐牢,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依据相关法律,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范畴,各地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若当地将三千元作为数额较大的起点,那么诈骗3600元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若达到立案标准,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即存在坐牢的可能性。不过,法院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立功表现,是否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若存在从轻处罚情节,可能判处缓刑,此时便无需实际坐牢;若情节恶劣,没有从轻情节,则可能会被判处实刑而坐牢。
若未达到当地刑事立案标准,不会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但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一般是处以拘留、罚款,不会坐牢。
以上是关于无效合同能诈骗吗法律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