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他人个人信息犯罪吗
一、赠与他人个人信息犯罪吗
赠与他人个人信息可能涉嫌犯罪。
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单纯的赠与行为,若该个人信息包含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住址等足以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且达到情节严重程度,比如赠与人数众多、导致他人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等,就可能触犯此罪。
“情节严重”一般指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等多种情形。
所以,切不可随意赠与他人个人信息,以免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
二、受赠与人未成年怎么办
若受赠与人未成年,在法律上,其民事行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首先,对于纯获利益的赠与,如接受长辈无条件赠与的金钱、房产等,该赠与通常是有效的。因为纯获利益行为对未成年人有利且无风险,符合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宗旨。
其次,如果赠与行为附义务,比如要求未成年人完成特定学业任务后才给予赠与,这种情况下,赠与效力可能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所附义务合理且未损害未成年人利益,赠与一般有效;但若义务过重或明显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可能存在效力瑕疵。
再者,在实际操作中,若未成年人接受赠与,通常由其法定代理人(父母等)代为管理相关财产,以保障未成年人财产安全和合理使用。法定代理人应按照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财产事务,不得随意处分或侵害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益。
总之,未成年人作为受赠与人时,赠与行为的效力及后续财产管理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三、赠与超过一年能要回吗
赠与超过一年能否要回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而言,动产赠与在交付后所有权即发生转移,通常不能随意要回。但存在法定撤销情形的除外,比如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等,赠与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对于不动产赠与,若已办理过户登记,同样通常不能要回。不过,若出现欺诈、胁迫等可撤销合同的法定情形,赠与人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撤销赠与合同并要求返还。如果是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撤销赠与。
所以,赠与超过一年后能否要回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法定的撤销赠与的条件。
以上是关于赠与他人个人信息犯罪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