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是否能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
一、用人单位是否能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
用人单位一般不能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具体分析如下:
职工工资是其基于提供劳动而应获得的劳动报酬,是其生活的基本保障,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工资的支付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进行,这是法律的明确规定,目的在于保障职工能够实际获得确定的、可用于正常生活消费的收入。
从债权的角度看,用人单位的债权与职工的工资债权属于不同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的债权往往基于其他经济往来产生,与职工的劳动付出并无直接关联。若允许用人单位随意以债权折抵工资,可能会损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例如职工可能因无法及时获得足额现金工资而面临生活困难,且债权的实现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等问题。
当然,在特定情况下,若经职工本人书面同意,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双方协商一致以合理方式用债权折抵工资的,可能会被认可,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且需严格审查。总体而言,原则上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
二、用人单位没有签合同,60岁以上老年人工资如何接
60岁以上老年人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构成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因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在未签合同的情况下,其工资索要可参考以下方式:
(一)协商解决。老年人可直接与用人单位就工资支付问题进行友好沟通,明确指出其付出劳务应获得相应报酬,要求用人单位按照约定或实际工作量支付工资。
(二)收集证据。若协商不成,老年人应注意收集能证明其提供劳务的相关证据,比如工作记录、考勤记录、同事证言、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沟通记录等。
(三)寻求法律途径。凭借收集到的证据,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法律规定,对工资支付问题作出公正裁决。若老年人经济困难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还可申请法律援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用人单位可以压工资吗
用人单位一般不可以压工资。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从法律规定来看,《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就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义务,压工资的行为通常不符合该规定。
二是特殊情形下的“压工资”需符合法定条件。比如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代扣劳动者工资,但必须是基于法定事由,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等。除此之外,没有正当理由的压工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
三是劳动者的维权途径。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无故压工资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关于用人单位是否能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