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手续
一、工伤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手续
申请工伤劳动仲裁,需遵循以下手续:
第一,准备材料。需提交仲裁申请书,应详细写明申请人、被申请人信息,仲裁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准备好申请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提供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像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还有工伤认定决定书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以明确工伤情况及伤残等级。
第二,选择管辖机构。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第三,提交申请。将准备齐全的材料提交至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同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等文件。
第四,受理与通知。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会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告知开庭时间、地点等事项。
第五,参加仲裁庭审。双方当事人需按通知时间准时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遵循仲裁庭程序,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工伤维权找哪个部门
工伤维权涉及多个部门,主要如下:
一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即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负责工伤认定工作,劳动者所在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均可按规定向该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部门会依据相关材料和调查核实情况,作出是否属于工伤的认定决定。
二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被认定为工伤后,若职工认为因工伤造成劳动能力受损,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该委员会会组织专家,依据国家标准对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作出等级鉴定,鉴定结论是确定工伤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
三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当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产生争议时,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仲裁程序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是人民法院。若对劳动争议仲裁结果不服,当事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最终裁判。
三、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做工伤认定吗
申请劳动仲裁是否需要做工伤认定,取决于具体仲裁事项。
若仲裁请求涉及因工伤产生的纠纷,比如工伤待遇、工伤赔偿等,通常需要先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确定劳动者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的法定程序,认定结果是主张工伤相关权益的重要依据。只有被认定为工伤,才能依据工伤保险法规及相关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如支付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
若仲裁请求与工伤无关,例如劳动报酬争议、劳动合同解除纠纷等,则无需进行工伤认定。此类仲裁主要依据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证据来审理和裁决。
总之,申请劳动仲裁时,判断是否需做工伤认定,关键在于仲裁请求的核心内容是否围绕工伤问题展开。若不确定,建议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把握程序和维护自身权益。
以上是关于工伤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手续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