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重伤且逃逸怎么判
一、致人重伤且逃逸怎么判
关于车辆肇事逃逸的定罪量刑标准如下:首先,若造成交通事故后有逃逸但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形,应当对其处以二百至二千元不等的罚款,并且可依法处以十五天以下的拘留处罚;其次,如果肇事者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了重大事故导致他人死亡后又选择逃逸,那么便可能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此时其将面临至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最后,若由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使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抢救而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那么行为人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终身监禁的可能性。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致人重伤不报警逃逸怎么判
蓄意施加严重伤害而未报案并及时逃离现场的行为,首先已经触犯了我国严厉打击的故意伤害罪。
除此之外,因逃逸引发交通事故,甚至可能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罪或其他相关逃逸罪名的实施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明条款,对于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对受害者造成伤势严重者,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等的刑事责罚。
若逃逸行为单独构成犯罪,则需依据逃逸的具体情节,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法律制裁。
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将充分考虑伤害的具体程度、逃逸的动机、手段、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与悔过表现等多方面因素。
倘若犯罪嫌疑人能够积极赔偿损失、获得受害者的谅解等,这无疑将有助于减轻其刑罚。
三、致人死亡逃逸如何量刑
所谓“因逃逸致人死亡”,具体是指向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规避法律责任而逃离事发现场。
由于其行为导致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最终丧失生命。
相对于常见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而言,“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社会危害性更大,犯罪性质更恶劣。
原因在于该种行为直接引发了被害人死亡这一令人极度痛心的结局。
以上是关于致人重伤且逃逸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