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是不是要给员工一份
一、劳动合同是不是要给员工一份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是要给员工一份。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够随时查阅自己的权益义务内容,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作为重要依据。
如果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提供劳动合同文本,以维护自身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履行交付劳动合同文本的义务,确保劳动关系合法规范运行。
二、劳动合同和劳务合有什么不同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存在诸多不同。主体方面,劳动合同主体是确定的,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务合同主体广泛,可能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或法人与自然人之间。
在主体关系上,劳动合同中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受其管理;劳务合同双方平等,不存在隶属关系。
从劳动风险承担看,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承担劳动风险;劳务合同中劳务提供者自行承担风险。
报酬性质也有差异,劳动合同报酬具稳定性、持续性,多以工资形式定期支付;劳务合同报酬则视情况而定,一般按完成的工作量或工作成果一次性或分批支付。
再者,合同的法定形式要求不同,劳动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劳务合同可书面可口头。
另外,纠纷解决方式有别,劳动合同纠纷先经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不服可诉讼;劳务合同纠纷可直接提起民事诉讼。总之,两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签订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准确选择,以保障自身权益。
三、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工龄怎么算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时,工龄计算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如果是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者的工龄应连续计算。
若新用人单位与原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主体,且约定工龄连续计算等相关事宜,那么在符合法律规定及双方约定的前提下,工龄按照约定计算。
劳动者要注意保留好能证明自己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证等,以便在涉及工龄计算等问题时维护自身权益。当出现工龄计算争议时,可通过劳动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由仲裁机构或法院依据具体事实和法律规定来确定准确的工龄计算方式。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是不是要给员工一份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