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确定,主要有以下情形:
一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当然监护人。若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的监护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此外,若对监护人的确定存在争议,可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对指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二、我二审孩子的监护权保持原判,孩子想和我住在一起,我该怎么办
当二审孩子监护权保持原判,而孩子想和你住在一起时,可考虑以下做法:
一是与对方进行友好协商。诚恳地向对方说明孩子的意愿,争取对方理解,协商能否在不改变监护权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比如延长探视时间、增加留宿安排等,让孩子能更多地和你住在一起。
二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并记录。孩子已满八周岁的,其真实意愿在后续相关事务处理中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合适方式,如书面记录等,将孩子想和你住在一起的想法清晰、完整地留存下来。
三是若存在法定情形可申请变更监护权。比如对方出现严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情况,同时结合孩子的意愿,你可以向法院申请变更监护权,提交相关证据,如对方虐待孩子、自身有严重不良嗜好等证据,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裁决。
三、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会被判刑吗
未成年人犯罪,其监护人一般不会被判刑,但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具体情况如下:
从刑事责任角度看,犯罪是个人行为,罪责自负。未成年人犯罪,应由其自身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但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会根据年龄、犯罪情节等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监护人通常不替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
从民事赔偿责任角度,若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给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是基于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有监护职责,应监督、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若未尽到相应职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并造成损害,需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此外,若监护人教唆、胁迫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监护人则可能构成共同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