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失公平合同无效还是可撤销,法律如何规定
一、显失公平合同无效还是可撤销,法律如何规定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而非无效合同,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之所以显失公平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原因在于:一方面,显失公平主要是合同订立时双方权利义务显著失衡,可能因一方优势地位或对方急迫、缺乏经验等造成。赋予受损害方撤销权,能让其根据自身意愿决定是否维持合同关系,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与无效合同不同,无效合同是自始、绝对、当然无效,严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而显失公平合同并非必然对社会公共利益或法律秩序造成严重损害,故给予当事人一定的选择空间,通过撤销权来调整。
需注意,当事人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
二、显失公平合同无效还是可撤销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而非无效合同,以下为你具体分析: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明确了显失公平合同的可撤销性质。
从立法目的分析,将显失公平合同规定为可撤销合同,是为了平衡合同双方的利益。在实际交易中,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合同在订立时出现显失公平的情况。若直接认定为无效,可能会破坏交易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赋予受损害方撤销权,由其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合同,既能保护其合法权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交易秩序。
需注意,撤销权的行使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三、显失公平合同可以撤销吗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
从法律规定来看,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具体而言,认定显失公平需满足一定条件。一方面,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经济利益显著失衡。例如一方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其付出的代价,而另一方承担了过多不合理的义务。另一方面,这种显失公平的结果是因一方利用对方的不利处境或者对方缺乏判断能力等特定情形造成的。
当合同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并被撤销后,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应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以上是关于显失公平合同无效还是可撤销,法律如何规定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