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老人能否继承遗产

2025-11-09 11:00:26 法律知识 0
  不赡养老人能否继承遗产?不赡养老人一般有继承遗产权,分情况而定:法定继承中未严重遗弃虐待可继承,尽主要扶养或共同生活可多分,不尽扶养应少分或不分;遗弃虐待情节严重则丧失继承权,确有悔改等情况可恢复;老人立遗嘱明确给不赡养子女,其可按遗嘱继承。具体详细内容和财视传媒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不赡养老人能否继承遗产

   不赡养老人在一般情况下仍有继承遗产的权利,但可能会少分或不分遗产,需分情况来看:

   其一,法定继承中,若继承人虽未履行赡养义务,但未达到遗弃、虐待老人情节严重的程度,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享有继承权。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其二,若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则丧失继承权。但如果继承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其三,若老人立有遗嘱,明确将遗产分配给不赡养自己的子女,只要遗嘱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那么该子女可按遗嘱继承相应遗产。

   二、不赡养老人能分老人遗产吗

   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下,一般是能分老人遗产的,但可能会少分甚至不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而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具体而言,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继承人存在故意不赡养老人、遗弃老人等严重情节,法院通常会认定其行为违背了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从而在遗产分配时减少其应得份额甚至剥夺其继承权。比如,继承人有能力赡养却对老人不管不顾,致使老人生活困难,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判定其少分遗产。但若该继承人有悔改表现,且得到老人谅解,也可能适当考虑其继承份额。总之,是否能分及分多少遗产,需综合多种因素由法院判定。

   三、没有照顾老人能分遗产吗

   在法定继承的情况下,没有照顾老人的子女一般仍有权利分得遗产,但可能会少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然而,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相反,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这里需要明确几点。首先,判断是否少分或不分,关键在于继承人是否有扶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扶养义务。如果存在客观原因无法照顾老人,比如自身残疾、生活困难等,不能简单认定其应少分或不分。其次,少分或不分并非绝对,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继承人以往对老人的付出、老人的意愿等。最后,若老人通过遗嘱明确表示不给未照顾自己的继承人分配遗产,那么该继承人就不能分得相应遗产。

   以上是关于不赡养老人能否继承遗产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