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区别
一、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区别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存在诸多区别。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其目的在于确定职工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范畴,为后续的工伤保险待遇等问题奠定基础。
劳动仲裁则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它主要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劳动关系等引发的各类争议,如工资、工伤待遇、解除劳动关系等纠纷。
在程序方面,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或职工及其近亲属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劳动行政部门受理后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认定决定。劳动仲裁需由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安排开庭审理,最终作出裁决。
从性质上看,工伤认定属于行政确认,劳动仲裁属于准司法活动。二者针对的问题不同,工伤认定聚焦于工伤的定性,劳动仲裁侧重于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共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处理环节和功能上各有侧重。
二、工伤赔偿劳动仲裁受理吗
工伤赔偿纠纷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劳动仲裁会予以受理。
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等事项发生争议,符合劳动仲裁受案范围。在工伤认定后,若双方对赔偿数额、项目等无法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申请时需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
劳动仲裁委受理后,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及陈述进行审理,作出公正裁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一裁终局的部分案件外,当事人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以,工伤赔偿纠纷通过劳动仲裁能有效解决双方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工伤怎样报劳动仲裁流程
工伤申报劳动仲裁,首先要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可通过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等证据证明。准备好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医疗费用清单等相关材料。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事项,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安排开庭日期并通知双方当事人。庭审时,双方可进行陈述、举证、质证等环节,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最后,仲裁庭会依法作出裁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注意,整个过程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区别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