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一个月没签合同怎么赔
一、干了一个月没签合同怎么赔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干了一个月没签合同,通常无需赔偿,但需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过在实际一个月的情况中,由于尚处于法律规定的签订合同的宽限期内,所以这一个月正常发放工资即可,无额外赔偿。
若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仍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权益:一是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及时签订合同并支付双倍工资差额;二是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三是也能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申请仲裁时,需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二、在单位上班没签合同怎么办
在单位上班没签合同,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收集证据。虽然没有书面合同,但可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能证明你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为后续维权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与单位协商。可向单位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指出单位未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通过友好沟通,争取协商解决。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还可申请劳动仲裁。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及补签劳动合同。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一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办了入职没签合同可以不去吗
办了入职没签合同一般可以不去,但可能产生不同法律后果,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若处于试用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关系。即便未签订书面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已然建立,提前三日告知用人单位后不去上班,属于合法解除劳动关系,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若已过试用期,劳动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可解除劳动合同。若未按此规定通知而直接不去,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若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涵盖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等。
此外,若与单位有服务期约定或竞业限制等特殊约定,不去上班可能构成违约,需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办了入职没签合同打算不去,建议先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避免法律风险。
以上是关于干了一个月没签合同怎么赔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