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违法的条件有哪些
一、仲裁违法的条件有哪些
仲裁违法的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仲裁协议方面:若仲裁协议无效,却依然进行仲裁程序,属于违法。比如仲裁协议的签订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像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纠纷,本身不适用仲裁,若以此为仲裁事项则违法。
2.仲裁程序方面:仲裁员违反法定回避制度而未回避,可能影响公正裁决,构成违法。例如仲裁员与案件当事人或代理人存在利害关系却未主动回避。同时,仲裁过程未按法定程序给予当事人陈述、辩论等权利,剥夺当事人基本程序权利,也属于违法。
3.证据方面:仲裁员私自收集证据,未依据当事人提供或法定程序调查收集证据,违反证据规则。若存在伪造、篡改证据影响裁决结果的情况,同样是仲裁违法。
4.仲裁裁决方面:仲裁员在裁决时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作出明显不公的裁决,当属违法。
二、仲裁公司同事会说你吗
仲裁公司同事是否会遭人议论,存在多种情形。
从法律角度看,当事人有权依据合法权益及事实情况,通过仲裁途径解决纠纷,这是正当的法律权利行使,无可厚非。在工作场景中,仲裁公司同事这一行为可能引发不同反应。部分同事或许理解并认可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尊重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举动,不会因此进行负面评价。
然而,也有部分同事可能因不了解全貌,受固有观念或群体心理影响,对提起仲裁者产生误解或议论。但这种议论往往缺乏事实依据,也不应成为阻碍当事人行使权利的因素。
关键在于,当事人决定仲裁时,应基于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确保自身主张合法合理。同时,不必过度担忧无端的议论,坚定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若仲裁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最终也会得到公正的评判。
三、不服仲裁的能二次仲裁吗
一般情况下,不服仲裁裁决不能二次仲裁。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裁决后,该裁决具有终局性效力。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不过存在特殊情形,若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意味着,只有在仲裁裁决出现被撤销或不予执行这种法定情况时,才有可能基于新的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否则不能简单进行二次仲裁。当事人若对仲裁裁决不服,应依据具体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后续的救济途径。
以上是关于仲裁违法的条件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